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1月8日   点击人次: 314   

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概况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的精神,按照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四平职业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编制了《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四平职业大学成立于1983年,是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是吉林省成立最早的专科起点的具有十年办本科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再次高质量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校设有计算机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汽车学院、鼎利学院、财经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中职部,现有43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公共事业、土建、交通运输、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9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7070 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十年本科经验的教师团队。目前,教职工441人,专任教师319人,正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19人,“双师型”教师201人。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与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学院;与沈阳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北京国瑞教育集团、天津坤宏海事集团、吉林省华夏模丽教育有限公司等企业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五菱汽车、修正药业、葵花药业、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实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需求人才,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十四五”期间,学校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的办学理念,以“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教育全程化、就业管理信息化”为主线,以“全面指导,精准服务、规范管理、拓宽渠道”为工作准则,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围绕培养适用型人才改革教育教学,以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优势特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打造四平市现代职教园区暨新职业大学,并将新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职教示范园区”。面向新时代,建设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谱写建设“高水平技能型职业大学”新篇章!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的长效机制,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促进毕业生就业在吉林、服务在吉林。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疫情困难多措并举,编制和正式发布《四平职业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四平职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吉林省大学生智慧就业云平台统计截止日期为2022年1116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等。

    二、面向2022届毕业生1923人调研数据,自2022年615日-2021年720日,共回收普通类毕业生有效问卷1174份,回收率61%。

三、面向2022届用人单位调研数据,自2022514-2022730日,共回收有效问卷40份。

 

             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2022届毕业生总体规模与结构

(一)规模:我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1923

(二)2022届毕业生基本结构

1、学院及专业情况

1:四平职业大学学院及专业情况统计表

财经学院

会计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电子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

电气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工业机器人

无人机

鼎利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

通信技术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

文秘

幼儿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焊接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

新能源装备技术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工程测量

汽车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服务与营销

汽车检测与维修(转段)

医药学院

护理

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助产

计算机工程学院

广告设计

室内艺术

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应用技术

航空旅游学院

高铁

空乘

邮轮

城轨

旅游

 

    2、性别比例

  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1923人,其中男生730人,女生1193人。

图片1.png

1—12022届毕业生性别比例

    3、生源渠道

基于不同招生方式的生源情况看,我校普通高中招生生源人数为1752人,对口招生生源人数为171人。

二、毕业生就业率

(一)毕生总体就业率

 2022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80.23%统计日期2022.11.16

(二)各学院及专业的就业率

学院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实际签约人数

签约率

财经学院

会计

50

43

86.0%

市场营销

6

4

66.7%

电子商务

2

1

50.0%

合计

58

48

82.8%

电子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

23

21

91.3%

电气自动化

10

8

80.0%

电子信息工程

3

3

100.0%

工业机器人

5

4

80.0%

无人机

3

2

66.7%

合计

44

38

86.4%

鼎利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

44

42

95.5%

通信技术

48

45

93.8%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10

10

100.0%

合计

102

97

95.1%

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4

4

100.0%

工商管理

8

8

100.0%

文秘

1

0

0.0%

幼儿

33

30

90.9%

合计

46

42

91.3%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焊接技术

1

1

100.0%

机械设计与制造

16

13

81.3%

模具设计与制造

1

1

100.0%

数控技术

5

5

100.0%

新能源装备技术

7

6

85.7%

合计

30

26

86.7%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34

28

82.4%

工程造价

15

15

100.0%

工程测量

10

10

100.0%

合计

59

53

89.8%

汽车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

48

42

87.5%

汽车服务与营销

4

4

100.0%

合计

52

46

88.5%

医药学院

护理

572

522

91.3%

康复治疗技术

132

98

74.2%

医学影像技术

242

158

65.3%

助产

116

88

75.9%

合计

1062

866

81.5%

计算机工程学院

广告设计

27

23

85.2%

室内艺术

23

15

65.2%

网络技术

13

9

69.2%

软件技术

9

9

100.0%

应用技术

206

166

80.6%

合计

278

222

79.9%

航空旅游学院

高铁

104

58

55.8%

空乘

63

34

54.0%

邮轮

11

7

63.6%

城轨

8

5

62.5%

旅游

6

1

16.7%

合计

192

105

54.7%

合计

1923

1543

80.23%

 

    三、毕业生就业去向

专科升普通本科            19.44%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6.85%

待就业                     19.44%

应征义务兵                   1.46%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0.68%   

自主创业                   0.16%

其它录用形式就业              31.61%

其他暂不就业                0.36%

 

图片2.png                1—3  202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经分析调查,未就业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二是复习准备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三是筹备自主创业中;四是其它个别因素。

四、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分布:

(一)202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为省内就业人数57.36%,省外就业人数42.64%

 

图片3.png

1—4:202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二)202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排名。吉林省885人,辽宁省 31北京市23山东省21人,浙江省13人,天津市10人黑龙江10人,内蒙古7人,广东省6人,河北省5人,山西省5人,上海市5人。

五、自主创业

我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1923人,自主创业人数为 3人,占毕业生比例为0.16%。

 

 

 

 

         第二章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2022,因疫情突然来袭,就业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校党委领导下,我校始终贯彻疫情防控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两手抓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大局,聚焦目标任务,学全员参与、全员指导,最大限度凝聚就业工作合力,做到疫情期间就业工作不停歇、指导服务不断线,确保了就业工作有效推进。

    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稳就业工作

    学生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学校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走向。同时,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展现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关学校发展和社会声誉。学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破解当前形势下“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做实就业工作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尽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2、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

    学校推进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主体责任。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2022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也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以来,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了就业工作推进会,印发《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四平职业大学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专项核查工作方案》《四平职业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导方案》等文件,分类施策,精准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夯实各学院主体责任,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书记、校长带队,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共同参与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克服疫情的影响,以实地走访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对四平地区的巨元换热器、世宝机械、君乐宝乳业、四平线路器材、四平金刚钢铁、四平精细化工、四平神农医院等40余家知名企业进行拜访,将用人单位大走访、社会需求大调查、毕业生大跟踪三项内容落到实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单位和优质的就业岗位。

    4加强政校企三方联动,打造高效就业服务平台

    主动邀请四平市人社局、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就业局、区人才服务中心来校商讨毕业生就业举措,解读就业政策。与吉林市、通化市和伊通市政府的人才服务中心签署了就业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参与吉林市、长春经开区等政府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的校企合作交流会、招聘会联系省内企业40余家,共拓展岗位300多个,招聘人数3000余人。积极应对疫情,充分发挥地方人才服务中心和云就业平台的优势,与四平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3场综合网络双选会共有245家企业参会,累计提供招聘职位935个,招聘人数16313人。

    同时构建立体化就业信息枢纽,通过24365就业管理系统、人社系统人才招聘网、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途径,搭建全方位云端就业服务平台,针对毕业生不同需求和特点,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各平台不定期发布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年均审核发布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信息400余条,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

    5建立就业统计举报核查机制狠抓数据真实

    学校在核查毕业生就业数据时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守住底线,不触红线。严防就业造假注水,以真实就业为基础,积极开展就业数据核准核查。强化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建立校内就业监督举报机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学校按照时间节点,通过查看就业支撑材料、国家就业系统数据、建档立卡毕业生台账、致电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核实就业情况等方式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核查,做细做实就业统计核查工作,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就业工作稳定有序。

    6建立特殊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做实做细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及求职补助工作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开展系列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做好帮扶台账。建立困难毕业生库,动态管理,在学院积极配合下,学校为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就业台账。完善了困难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群体毕业生基础数据库,精准掌握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就业进展、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向困难毕业生发放帮扶联系卡,明确帮扶责任人、联系电话、帮扶政策、帮扶措施及当地就业部门咨询方式,做到“一生一卡”“一生一策”“—生一档”;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做到有记录、有更新。

    2022届共有60名学生通过求职创业补贴审核。先后组织55名毕业生参加线上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双困生就业培训”、“宏志助航计划”,全力提升困难毕业生求职择业能力,助推毕业生尽早就业。

    7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督导自查工作,提高就业服务工作质量

    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圆满完成省政府督导办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的工作任务。围绕此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督导5项目、19条督导内容、54个督导要点,共收集、整理各学院及相关部门报送材料近500份,梳理自查存在的问题13项,撰写6千余字的自查报告。同时借助此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导的契机,增强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查摆问题所在,坚持问题导向,“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发展”不断加强学习,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努力打造职大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章  毕业生相关数据分析及趋势研判

 

    为全面反馈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校对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分别做了毕业生离校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调查,调研形式以问卷形式为主电话回访及企业走访面谈等相结合

一、从专业相关度分析

    2022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其专业的相关度状况为:相关度高占35.5%、部分相关占40.3%、不相关占24.1%

图片4.png 

 

 

 

 

 

 

 

3—1202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022年统计数据观察,可以看出“相关度高”占比较202135.20%的数据略有上升,“不相关”占比较202125.66%的数据略下降。从相关数据分析:一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和心态变化,实时跟进,及时关注和解答学生们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学生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职业观,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为毕业后顺利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口就业固然是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知识浪费的现象,但在不能保证对口就业的前提下,学校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能上下功夫。

二、就业选择途径分析

    根据调研问卷显示:2022届毕业生就业途径主要是:学校推荐(含学校、学院组织的招聘会及发布的招聘信息及老师推荐)、家庭渠道就业、社会渠道就业、其他渠道直接向用人单位应聘通过工作实习直接就业。其中,通过学校推荐就业比例为77.96%,比去年略有增加家庭渠道就业占比3.64%,社会渠道就业为1.33%,其他渠道就业占比3.69%直接去用人单位应聘占比3.77%,通过工作实习直接就业占比9.61%。


 图片5.png

3—22022届毕业生就业途径分布图

    以上统计数据上看,学校推荐就业占比大。得益于学校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助推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政校企三方联动,打造高效就业服务平台,为学校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三、就业去向分析  

2022届毕业生东三省比例为60.01%,其中吉林省内占比57.36%;津京冀地区占比2.46%,其中北京占比1.49%;长三角地区占比0.45%;其他地域占比37.08%。

图片6.png 

 

 

 

 

 

 

3—2202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图   

从就业区域数据分析,学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以北方区域为主,学校高度重视留就业工作和省市出台多项留省留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二是我校生源以吉林省内为主,数据体现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比较高,生源所在地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影响依旧没有改变。

 四、从社会满意度分析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价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我院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优劣,进而对我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一定的反馈作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22届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情况:满意占比89.6%,基本满意占10.4%,不满意占0%。

图片7.png

3—32022届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工作的表现很满意,一方面是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有提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得益于我校就业工作做的比较扎实。

 

          第四章 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下一步,学校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

     1、加强调研,坚持特色鲜明,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职业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相关专业,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要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坚持内涵发展,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培训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主体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加强政、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政校企合作是一项“学生得岗位、企业得人才、政府得口碑”的民生工程学校将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强化高校与地方、行业三方联动机制,广泛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就业基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政校企合作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就必须优化我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状况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注重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技能提升的训练。对各专业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充分考虑岗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和设计完美的技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

    4、始终注重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组建了一只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高水平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外肩负着就业市场的开发,对内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到帮扶作用,还要掌握创新的工作方法,就业信息化技术及无私地服务精神,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突破,有赖于工作团队的组建、凝集与打造。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学校就业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大力促进学校就业工作。

结束语

 

    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就业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尽管压力大、困难多,但在吉林省教育厅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工作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地缓解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我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千方百计落实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就业基地为依托,线上线下招聘为主体,服务学生为宗旨,提升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继续实施“教育引导、能力提升、创业引领、职业指导、精准服务、访企拓岗、校园招聘、就业帮扶、权益保护、规范管理等专项行动,构建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